精选报告
你是浦东重点产业紧缺的人才么?

自2010年起,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连续10年开展“浦东新区人才紧缺指数调查”, 用实证数据科学分析重点产业的人才状况,通过多维指标立体反映区域内的人才紧缺动态,为政府 科学制定政策、企业准确规划、市场针对培养以及人才理性求职提供翔实、客观的信息参考。

2019年调查有效样本共1350份,进一步聚焦浦东“六大硬核产业”:数据港(样本占比29.9%)、 创新药(14.6%)、中国芯(14.2%)、未来车(10.5%)、智能造(5.3%)、蓝天梦(1.6%)和 “五大中心”中的航运贸易(12.0%)、金融(11.9%)。样本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37.3%, 人员规模500人以上的企业占9.7%。本次调查结果既包含重点产业的人才基本状况分析,也包含产业 和岗位的人才紧缺状况分析,报告精要如下:

一、重点产业人才(含海外人才)基本状况 1、八大重点产业的平均人才率同比有所上升

八大重点产业的平均人才率为72.4%,即每百名员工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约72名,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如图。

2、八大重点产业的平均人才效能高于浦东全行业平均水平

八大重点产业的平均人才效能为152.8万元/人/年,即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产生152.8万元的效益,约1.3倍于浦东全行业人才效能的平均值122.1万元/人/年。如图。

3、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比例逐年提升

584家企业总共集聚海外人才15158人。从海外人才类型来看,外籍占比22%,较2018年减少3%,且占比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台港澳占比10%,较2018年维持稳定;海外留学占比68%,较2018年同比上升3%,较2017年上升2%。

4、金融业的海外人才占比和留学归国人才占比最高,蓝天梦的外籍人才占比最高

八大重点产业中,海外人才占比平均值为4.0%,即每100名员工中有4名海外人才;留学归国人才占比平均值为2.2%;外籍人才占比平均值为1.4%。

5、接近半成的企业选择通过单位内部渠道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

引才路径中,企业选择通过单位内部渠道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占比最高,为44%。企业表示总部派驻、内部推荐以及朋友引荐的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引进海外人才的主要方式。

二、重点产业人才紧缺状况 1、“六大硬核产业”的综合紧缺指数相对较高,其中数据港和蓝天梦产业呈现重度紧缺状态。 2、八大产业17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人才紧缺状态,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航天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保险业等5个行业呈现重度紧缺状态。 三、“三高”人才紧缺状况 1、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占比较高

企业认为紧缺的岗位中,32.0%是“三高”岗位。“三高”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占比最高,为44.0%;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占比次之,为37.6%;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比最低,为18.4%。如图。

2、各类“三高”人才均呈现重度紧缺状态 四、重度紧缺岗位列表

2019年调查共涉及八大产业739个重要岗位。其中重度紧缺岗位106个。

2018年度浦东新区人才紧缺指数报告(精要版)

2018年,浦东新区人社局委托启慧咨询开展了第九次人才紧缺指数的调查。该调查涵盖生物医药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航运业、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制造业8大重点产业,覆盖张江、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临港5大重点区域,共回收问卷2047份,其中有效问卷2046份,问卷有效率99.9%。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为747家,占总样本的37%。报告精要如下:

一、行业人才(含海外人才)状况 1.八大行业的平均人才占比较前两年有所上升

八大重点产业的平均人才率为72.4%,即每百名员工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约72名,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如图。

2.从海外人才类型来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占比较高

744家企业总共集聚海外人才18281人。其中,海外留学归国11850人,占比65%,同比下降1%。

3.金融业的海外人才占比较高,商贸服务业的外籍人才占比较高

被调查的八大行业的海外人才占比平均值约为2.5%,外籍人才占比平均值约为0.7%。

4.超过半成的企业选择通过市场化机构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

引才路径中,企业选择通过市场化机构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占比最高,为52%。

二、行业紧缺状况 1、2018年浦东新区呈现重度紧缺的行业是生物医药业 2、8大行业19个子行业中,有17个子行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人才紧缺状况。 三、岗位紧缺状况 四、各开发区的人才紧缺状况
2017年度浦东新区人才紧缺指数报告(精要版)

2017年,浦东新区人社局委托启慧咨询开展了第八次人才紧缺指数的调查。该调查涵盖金融、航运、信息制造、信息服务、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商贸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8大重点产业,覆盖张江、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临港5大重点区域,共回收问卷2078份,其中有效问卷2073份,问卷有效率99.8%。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为707家,占总样本的35%。报告精要如下:

一、行业人才(含海外人才)状况 1.八大行业的平均人才占比较前两年有所上升

被调查的八大行业的平均人才占比为59%,即每百名员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59名,较前两年(52%)有所上升。

2.从海外人才类型来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占比较高

整体样本中有698家企业总共集聚海外人才16712人。其中,海外留学归国11090人,占比66%。

3.金融业的海外人才占比较高,商贸服务业的外籍人才占比较高

被调查的八大行业的海外人才占比平均值约为2.4%,外籍人才占比平均值约为0.6%。

4.接近半成的企业选择通过市场化机构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

引才路径中,企业选择通过市场化机构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占比最高,为43%。

二、行业紧缺状况 1、2017年浦东新区呈现重度紧缺的行业是先进制造业 2、8大行业19个子行业中,有17个子行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人才紧缺状况 三、岗位紧缺状况 四、各开发区的人才紧缺状况
2019 年浦东新区创新药驱动下的人才发展白皮书(摘编)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委托上海启慧人才咨询有限公司开展本次人力资源调查工作。此次调查以问卷为主、专家访谈为辅的方式收集信息数据,从2019年6月中旬开始采集数据,到8月下旬为止,历时2.5个月。调查内容包括调研公司背景、人员效率、招聘流动、人员结构、薪酬福利、人才发展等方面。 本次调查共有81家浦东新区创新药企业参与并提供数据和资料,样本具有代表性。

1、行业观察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投入高、成功率低,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向创新药国家转型,包括多方措施加速临床审评审批速度,上市许可持有人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 制度在浦东成功落地,更新医保目录,推行“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等;

浦东创新药产值规模稳定增长,从业人员双位数增长,新增4个产业化基地助力发展,发展将迎爆发期;

未来,创新药研发投入和营收占比将大幅提升,对尚未成熟靶点项目的研发投入会越来越高,小型公司将持续成为浦东创新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运营效率与成本

创新药行业人均劳动效率为88.8万元/人/年;从行业细分来看,研发类企业人均劳动效率最低,研发制造综合类、研发类、制造类人均劳动效率分别为133.3,64.4,112.4万元/人/年;

创新药行业人工成本较高,人事费用率30.5%;从行业细分来看,研发类企业人事费用率最高,研发制造综合类、研发类、制造类人事费用率分别为28.9%,35.1%,12.3%。

备注:此次调查将样本企业分为研发制造综合类、研发类、制造类、其他类四类。研发制造综合类指主要业务涵盖研发、生产、流通等两个以上业务环节的企业,研发类指以化学药研究、生物药研究等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制造类指以生产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其他类指除以上三类之外的其他企业。报告主要统计反映了前三类的人力资源相关特点。 人均劳动效率=营业收入/人数,反映了企业的平均劳动效率。

备注: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营业收入,反映人力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3、人才结构

职类配比方面,高管配比(12.9%)最高的为研发类企业;

学历结构方面,硕博比例(36.0%)高于六大硬核产业(中国芯、蓝天梦、未来车、创新药、智能造、数据港)平均值(12.4%);

用工形式方面,企业以直接录用为主;

年龄结构方面,人才梯队建设相对合理,老中青人才比例1:3:6。

4、招聘与流动

紧缺岗位方面,主要集中为研发类和生产制造类岗位,如临床医学、制剂生产、质量检测等;

离职率方面,2018年行业平均离职率23.6%;离职去向方面,南京、苏州等其他区域对人才吸引力加大,超过一半的人才流向浦东之外企业工作。

5、薪酬福利

应届生薪酬方面,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本科、硕士、博士应届生薪酬分别为5950,8500,14000元/月;普通高校应届硕士薪酬与社平工资接近;

股权激励方面,主要采用期权方式;

调薪方面,平均调薪幅度为10.0%,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1月(20.3%)和4月(21.7%)调薪企业最多;

加班方面,51.0%的企业需要加班;

福利方式方面,餐费或用餐(89.0%)、交通补贴(71.2%)、健康体检(68.5%)、过节费(65.8%)、出差补贴(61.6%)、组织旅游(52.1%)是主要的福利策略;交通补贴或配车(64.6%)、住房补贴或配房(62.5%)、股权激励(47.9%)等是创新药企业针对高层次人才采用较多的福利策略。

6、人才发展

59.7%的企业有后备人才制度;

74.6%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转换职业发展通道的机会;

内部自行组织培训和外部商业培训是企业培养员工的主要方式;

大部分企业2018年培训总费用不超过10万元,大部分企业2019年培训预算也不超过10万元;

享受政策优惠情况不乐观,大部分企业没有享受过教育附加税培训返还政策。

7、展望

人才紧缺方面,张江地区创新药人才紧缺态势日益严重;

薪酬增长方面, 2019年薪酬普调幅度上升明显,达到9.6%,2020年预期仍保持较高水平,约为9.1%;

人才发展方面,随着大量研发型中层转型为综合型人才,预计未来管理类培训需求持续增长; 企业培训费用预计上调,仍无法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需要。

更多信息,详见完整版报告。

2018年度浦东新区生物医药行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摘编)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委托上海启慧人才咨询有限公司开展本次人力资源调查工作。此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收集信息数据,从2018年4月初开始采集数据,到6月上旬为止,历时2个月。调查内容包括调研公司背景、人员效率、招聘流动、人员结构、薪酬福利、人才发展等方面。 本次调查共有81家浦东新区创新药企业参与并提供数据和资料,样本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有113家浦东新区生物医药类企业参与并提供数据和资料,样本具有代表性。

1、行业观察

全球创新药经过三个发展周期:第一阶段主要对抗肺结核、恶性细菌感染等疾病;第二阶段研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药物;第三阶段致力于攻克恶性肿瘤、阿兹海默病;

我国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进行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推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简化创新药审评审批流程,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推出配套政策等促进创新药发展;

浦东生物医药行业已形成优势,并呈现出四大特点:创新集群发展;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并购重组高潮迭起;企业研发力度加大,拳头产品市场表现突出。

2、运营效率与成本

生物医药行业人均劳动效率为86.6万元/人/年,大部分企业人均劳动效率较低,与先进企业差距较大;从行业细分来看,研发类企业人均劳动效率最低,生产制造综合类、研发类、制造类人均劳动效率分别为106.3,66.1,113.8万元/人/年;

生物医药行业人工成本较高,人事费用率25.6%;从行业细分来看,研发类企业人事费用率最高,生产制造综合类、研发类、制造类人事费用率分别为21.3%,32.2%,12.4%;

2017年被调查企业薪酬总额平均增幅30.7%;研发人员薪酬占比不高;调薪方面,平均调薪幅度为8.2%,大部分企业(70.8%)调薪一次,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1月(25.3%)和4月(26.7%)调薪企业最多;

应届生起薪方面,2017年生物医药行业本科、硕士、博士应届生起薪分别为5500,7500,13000元/月;普通高校应届硕士起薪与社平工资接近;

加班方面,44.0%的企业需要加班,加班后通常兼用加班费和调休两种补偿方式;

福利方式方面,健康体检(79.0%)、餐费补贴(72.0%)、出差补贴(59.0%)、过节费(56.0%)、带薪病假(55.0%)、交通补贴(51.0%)等是生物医药企业采用较多的福利策略;交通补贴或配车(42.0%)、住房补贴或配房(31.0%)、外派津贴(20.0%)等是生物医药企业针对高层次人才采用较多的福利策略。

备注:此次调查将生物医药行业样本企业分为研发制造综合类、研发类、制造类、其他类四类。研发制造综合类指主要业务涵盖研发、生产、流通等两个以上业务环节的企业,研发类指以化学药研究、生物药研究、医疗器械研究等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制造类指以生产制造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其他类指除以上三类之外的其他企业。报告主要统计反映了前三类的人力资源相关特点。人均劳动效率=营业收入/人数,反映了企业的平均劳动效率。

3、人才管理

人才供给方面,供给量相对有限,全国相关专业累计本科毕业生人数在11-13万左右,上海本地主要院校每年相关专业2017届毕业生3200人左右,及早与对口院校建立联系成为企业重要人才策略;

入职人员方面,2017年生物医药行业入职人员主要集中在研发类;

紧缺职类方面,在研发制造综合类企业中,研发类(46.8%)、市场销售类(13.9%)和质量管理类(12.7%)比较紧缺;在研发类企业中,研发类(58.2%)、市场销售类(14.3%)和职能支持类(8.2%)比较紧缺;在制造类企业中,质量管理类(36.4%)、研发类(27.3%)和生产辅助类(12.1%)比较紧缺;

招聘渠道方面,网络招聘和内部推荐依然是企业最常用的招聘渠道,国企使用现场招聘更多,外企使用猎头更多;影响招聘成功的因素方面,薪酬福利、交通便利和公司平台规模是前三位的关键因素;

用工形式方面,生物医药行业以直接录用(92.9%)为主,直接录用比例高于浦东平均水平;以退休返聘(2.7%)、派遣(2.4%)、外包(0.1%)、实习和灵活用工等(2.0%)为补充,有助于降低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

职类配比方面,高管配比(11.9%)最高的生物医药企业为研发类企业,职能支持类(10.3%)配比最低的生物医药企业为制造类企业;

年龄结构方面,浦东生物医药行业人才梯队建设相对合理,老中青人才比例1:3:5,但国有企业人员结构问题突出;

离职率方面,2017年行业平均离职率23.9%,近三年离职率连年攀升;除个人原因外,薪酬仍是影响员工离职的关键因素;离职去向方面,其他区域对人才吸引力加大,很多离职人员流向张江之外企业工作。

4、人才发展

生物医药企业中,44.0%的企业有后备人才制度;

66.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转换职业发展通道的机会;

内训和外训依然是企业培养员工的主要方式;

大部分企业2017年培训总费用不超过10万元;

大部分企业2018年培训预算也不超过10万元。

5、展望:负重前行,未来可期 (1)控制人工成本

生物医药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未来收益不确定的特点。浦东生物医药以中小研发企业、初创企业为主,在补贴相对有限前提下,面临着前期人工成本高的困境。企业将持续关注人工成本的控制。

从近三年对比来看,浦东生物医药行业人事费用率较高,在25%-28%之间,呈现波动中微降趋势。预计2018-2019年人事费用率将维持在25%左右。

(2)薪酬增长放缓

生物医药行业属于付薪能力较强行业,薪酬普调幅度所有行业平均水平。浦东生物医药行业普通幅度近几年一直在8%以上。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控本增效,薪酬增长将放缓。 从近三年对比来看,普调幅度呈现波动中微降趋势。预计2018-2019年普调幅度8.0%左右。

(3)普通人才紧缺将有所缓解,警惕人才外流

医药相关专业一直属于高就业率的学校专业,除了药企、医院相关,公务员、教育培训、金融等跨行业工作也吸引了大批毕业生。随着2018年金融业招聘压缩,一些企业压缩校招;IT互联网从过热逐渐向理性回归,部分企业压缩社招;房地产业准备“过冬”,运营更加谨慎。2019年从事本专业工作将成为生物医药专业毕业生的不错选择。而且,张江已成为创新、创业和发展的代名词,丰富的工作机会和比较完善的生活配套对年轻人吸引力强。以上因素都有利于缓解专业人才招聘难的现状。

但是,人才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从2017年起,武汉、南京、成都、西安、长沙等多地密集推出落户、买房、补贴等人才政策。各城市人才争夺预计在2019年仍将持续,且已经从高层次人才扩散到全方位的人才争夺。

对浦东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正面临着全方位人才压力,高层次人才难吸引,普通人才难保留。一方面在苏州、南京、深圳等城市优惠政策诱惑下,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沪创业工作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虽然毕业生资源尚有优势,但年轻人才工作一两年后流失非常普遍,“人才保留”成为比“人才吸引”更大的难题,作为人才支撑型产业,浦东生物医药企业每年正在向其他地方输送成熟人才。

(4)主动离职率将回落

浦东生物医药行业在经历2016、2017年离职率攀升后,预计2018、2019年离职率回落到20%左右。

对离职率的保守预估主要受两方面市场环境影响。一是国际竞争局势影响,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虽然短期内对生物医药行业影响并未完全显现,但对市场情绪影响较大;二是受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增长放缓,企业扩张和员工跳槽择业都更加谨慎。一项针对浦东户籍毕业生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2018年毕业生对公务员、国企工作机会较更加青睐。

(5)培训需求倾向于研发、注册申报、市场营销内容

生物医药企业中,研发类、注册申报类、市场营销类新员工比例相对较高,预计相关培训需求旺盛。

项目组将当年入职员工定义为新员工,2017年9大职类序列中,研发类、注册申报类、市场营销类新员工比例分别为28.1%、25.2%、24.5%。 随着员工自然流动,预计2018-2019年新员工比例依然较高。

(6)旺盛的学习需求与培训不足矛盾日益突出

在不学习就淘汰的当今环境下,员工对技能提升和职业竞争力的渴求无以复加,企业的 “人才平台”功能日益凸显。此次调查中,与2017年实际培训费用相比,13%的企业将2018年预计培训费用上调,85%的企业预计保持基本持平,2%的企业预计下调培训费用。

浦东大部分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还处于未盈利谋生存、由生存而扩张阶段,培训预算有限、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尽管小部分企业预计将提升培训预算,但是大部分企业培训体系依然粗糙。员工日益增长的学习热情与企业培训费用有限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更多信息,详见完整版报告。

2017年度生物医药行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摘编)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委托上海启慧人才咨询有限公司开展2017年度生物医药行业人力资源调查工作。此次人力资源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以发送电子邮件和上门访谈为主要的信息数据收集方法。2017年3月初开始采集数据,到6月上旬为止,历时3个多月。调查内容包括调研公司背景、人员结构、人才流动、人才需求与招聘、外国人才、薪酬福利策略以及人才发展等方面。

1、人事费用率

注:此次调查将生物医药企业分为研发类、制造类、流通类三种。 人事费用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反映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营业收入*100%

2、职类分布 3、学历分布 4、企业工作年限分布 5、员工离职率 6、离职的主要原因 7、人均招聘成本 8、常用招聘渠道 9、影响招聘成功的主要因素 10、年度薪资普调幅度 11、 一年薪资普调次数 12、薪资普调时间 13、应届生起薪(注:基本月薪) 14、公司主要的福利政策 15、员工培训成本

注:人均培训成本=培训总成本/月平均发薪员工数

更多信息,详见完整版报告。

启慧持续关注浦东新区就业形势
——浦东新区就业形势监测课题简报

为进一步做好浦东新区失业预警工作的要求,及时掌握浦东新区企业的用工状况和预期以及行业发展变化情况,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连续三年委托启慧咨询开展季度用工情况调研。 调研以线上问卷填报和线下座谈会的形式结合开展。截至2019年四季度,线上问卷填报已开展十一期,每期样本1100家左右;线下座谈会也已开展8场,每场出席企业家数20家左右。调研结果以专报形式报送政府部门,为浦东新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就业形势座谈会现场

为让企业更好了解并使用政府就业政策,课题组还通过“送培训”的方式,邀请企业免费参加《全面洞悉“社保税征“,解读企业合规风险》、《薪税合规下的人力资源成本设计出路》、《厘清人员类别,拥抱多元化用工大势》等专题培训。

就业政策培训现场

人才指数 就业形势 行业报告
2019年度浦东新区人才紧缺指数报告
2018年浦东新区人才紧缺指数报告
2017年浦东新区人才紧缺指数报告
2019年浦东新区创新药驱动下的人才发展白皮书
2018年度浦东新区生物医药行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2017年度生物医药行业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浦东新区就业形势